窮留學生買菜經驗談
來到島國堂堂邁入第十個月,最有心得的既非學業也非社交,而是買菜。我不知道我的方式是不是最省,但我一個月菜錢最少的紀錄是26鎊(台幣1728元,一天花不到60元),那個月總共只花30鎊(學費和宿舍費不算)。當然要這樣省必須要有覺悟:第一,沒辦法吃大魚大肉。第二,可能會一直吃重複的東西。第三才是重點…克制食慾!
現在來公開窮學生食譜…
早餐是土司,超市一條800g薄片土司,大概有20幾片,我一餐吃兩片,最多可以吃兩星期。只有土司太乏味,所以通常配一顆蛋,最便宜的是15顆1鎊(66元),一天一顆也可以吃兩星期。另外,土司夾起司去烤簡直是好吃到翻掉,我通常買一包1鎊的200g起司屑(因為懶得切),一次撒少一點,一包也可以撐一星期。
假如當週有生菜或火腿,也會加一些進去。若要更省一點應該買奶油或夾醬類,可以用很久,只是我嫌那個太單調(曾經買過奶油,後來越來越不喜歡塗,放到過期只好丟掉)。
主食以飯和麵為主,一開始買過5kg的米(6鎊=400元),後來則改買2kg1鎊的米。為了省事,一次煮一星期份冷藏,要吃再拿出來加熱。有時不想吃飯就煮泡麵(最便宜的一包0.08鎊=5元)或義大利麵(0.16鎊=11元,一包約5~6餐)。有時買一袋2kg的馬鈴薯,一次全煮起來冷藏,用烤的或撒起司微波都很讚,即使什麼都不加也好吃。
常買的蔬菜有生菜(iceberg)、savoy cabbage(見右圖)、番茄、小黃瓜、芹菜。生菜可直接吃但容易爛,cabbage要煮但可以放較久。兩種價錢差不多,一顆約0.7鎊(46元)。番茄、小黃瓜、芹菜都是生吃炒菜兩相宜又不貴。以前在台灣愛吃高麗菜,但這裡好像沒賣。有一種white cabbage跟高麗菜長得很像,但味道有差(不甜又很硬),所以我買了兩次就謝謝再聯絡…
去年剛開始自炊時,常買茄子和青椒(通常跟甜椒包在一起賣)。但茄子我覺得不好料理(這裡茄子都長胖胖的),單吃味道不夠,能搭配的東西又不多,後來就很少買。青椒很多人討厭,但我是愛到不行,這裡青椒超甜超好吃,但價錢落差大。便宜的季節六顆一鎊我就買了,貴的時候三顆快兩鎊,怎樣也買不下去。
菇類,我常買最便宜的一盒1.8鎊,可以吃四天左右(菇類不耐久放,故很少放到一星期)。之所以愛買菇類,第一是煎煮炒炸都好吃,又很快熟。第二就是一次買一大盒可以在冰箱卡位(為什麼要卡位?因為冰箱是11個人共用!理論上一人一層,但總有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想趁隙而入。←有切身經驗||||所以我選擇菜的原則之一是:能在冰箱放越久越好!)
然後是魚肉類…老實說這是我怨念最多的部份!N個月沒吃到整條魚了…(魚是我的大愛物啊~好懷念在台灣天天吃魚的日子~)小鎮的海鮮類夭壽貴…以前在台灣沒自己買過菜不清楚台灣是怎樣,但這裡只要單價超過2鎊(133元)的東西都會被我列為奢侈品。因此,我在這裡買過的海鮮,除了一次燻鱈魚、一次微波炸魚餅,就只剩鮪魚罐頭了…||||(其他魚類罐頭也很貴!)肉類的話,一鎊多的火雞肉我頂多兩個月買一次來犒賞自己,大部分時間都在牛絞肉、火腿、臘腸這幾樣之間重複(某牌熱狗超好吃但太貴,只能挑打折時買)。最近也常買內臟類,好處就是比肉類便宜,但比火腿和臘腸有飽足感。雖然吃太多內臟對身體不太好,但無福享受大魚大肉之際也只好用它來撫慰舌頭。調味的部份,我這廚房白痴不可能做什麼紅燒或糖醋,最常用的一招是買現成醬汁,把醬汁加熱再加肉一起煮,也省了調味的功夫啦。
最後是水果,只能說生在台灣這個水果王國真幸福!這裡水果不多且貴的還是貴,加上我不敢買不熟悉的東西,因此只買過香蕉、蘋果、橘子、西洋梨、草莓這幾種。不過草莓買了兩次都不甜,已列為拒絕往來戶,其他就還不錯。
買菜除了要買比較便宜的種類,更要選擇買的地點!剛來的兩個月我還四處比價,時間一久自然清楚該在哪家店買哪個東西。水果是市場最便宜,所以只能在週四或週六出擊。蔬菜在市場也便宜,但超市若有特價會更便宜。而在超市買東西,省錢的撇步就是選擇該超市自製的產品。例如800g的土司,超市自製的0.28鎊,有牌子的1.5鎊(100元)都有可能,19元和100元的東西,借問你要選哪個?當然也許有人會計較土司的口感不一樣…
其實若真的只買我上面提到的食物,一個月也可以花不到20鎊…(多出來的那些花費都是我饞嘴買甜甜圈或巧克力生出來的…Orz||||)
現在來公開窮學生食譜…
早餐是土司,超市一條800g薄片土司,大概有20幾片,我一餐吃兩片,最多可以吃兩星期。只有土司太乏味,所以通常配一顆蛋,最便宜的是15顆1鎊(66元),一天一顆也可以吃兩星期。另外,土司夾起司去烤簡直是好吃到翻掉,我通常買一包1鎊的200g起司屑(因為懶得切),一次撒少一點,一包也可以撐一星期。
假如當週有生菜或火腿,也會加一些進去。若要更省一點應該買奶油或夾醬類,可以用很久,只是我嫌那個太單調(曾經買過奶油,後來越來越不喜歡塗,放到過期只好丟掉)。
主食以飯和麵為主,一開始買過5kg的米(6鎊=400元),後來則改買2kg1鎊的米。為了省事,一次煮一星期份冷藏,要吃再拿出來加熱。有時不想吃飯就煮泡麵(最便宜的一包0.08鎊=5元)或義大利麵(0.16鎊=11元,一包約5~6餐)。有時買一袋2kg的馬鈴薯,一次全煮起來冷藏,用烤的或撒起司微波都很讚,即使什麼都不加也好吃。
常買的蔬菜有生菜(iceberg)、savoy cabbage(見右圖)、番茄、小黃瓜、芹菜。生菜可直接吃但容易爛,cabbage要煮但可以放較久。兩種價錢差不多,一顆約0.7鎊(46元)。番茄、小黃瓜、芹菜都是生吃炒菜兩相宜又不貴。以前在台灣愛吃高麗菜,但這裡好像沒賣。有一種white cabbage跟高麗菜長得很像,但味道有差(不甜又很硬),所以我買了兩次就謝謝再聯絡…
去年剛開始自炊時,常買茄子和青椒(通常跟甜椒包在一起賣)。但茄子我覺得不好料理(這裡茄子都長胖胖的),單吃味道不夠,能搭配的東西又不多,後來就很少買。青椒很多人討厭,但我是愛到不行,這裡青椒超甜超好吃,但價錢落差大。便宜的季節六顆一鎊我就買了,貴的時候三顆快兩鎊,怎樣也買不下去。
菇類,我常買最便宜的一盒1.8鎊,可以吃四天左右(菇類不耐久放,故很少放到一星期)。之所以愛買菇類,第一是煎煮炒炸都好吃,又很快熟。第二就是一次買一大盒可以在冰箱卡位(為什麼要卡位?因為冰箱是11個人共用!理論上一人一層,但總有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想趁隙而入。←有切身經驗||||所以我選擇菜的原則之一是:能在冰箱放越久越好!)
然後是魚肉類…老實說這是我怨念最多的部份!N個月沒吃到整條魚了…(魚是我的大愛物啊~好懷念在台灣天天吃魚的日子~)小鎮的海鮮類夭壽貴…以前在台灣沒自己買過菜不清楚台灣是怎樣,但這裡只要單價超過2鎊(133元)的東西都會被我列為奢侈品。因此,我在這裡買過的海鮮,除了一次燻鱈魚、一次微波炸魚餅,就只剩鮪魚罐頭了…||||(其他魚類罐頭也很貴!)肉類的話,一鎊多的火雞肉我頂多兩個月買一次來犒賞自己,大部分時間都在牛絞肉、火腿、臘腸這幾樣之間重複(某牌熱狗超好吃但太貴,只能挑打折時買)。最近也常買內臟類,好處就是比肉類便宜,但比火腿和臘腸有飽足感。雖然吃太多內臟對身體不太好,但無福享受大魚大肉之際也只好用它來撫慰舌頭。調味的部份,我這廚房白痴不可能做什麼紅燒或糖醋,最常用的一招是買現成醬汁,把醬汁加熱再加肉一起煮,也省了調味的功夫啦。
最後是水果,只能說生在台灣這個水果王國真幸福!這裡水果不多且貴的還是貴,加上我不敢買不熟悉的東西,因此只買過香蕉、蘋果、橘子、西洋梨、草莓這幾種。不過草莓買了兩次都不甜,已列為拒絕往來戶,其他就還不錯。
買菜除了要買比較便宜的種類,更要選擇買的地點!剛來的兩個月我還四處比價,時間一久自然清楚該在哪家店買哪個東西。水果是市場最便宜,所以只能在週四或週六出擊。蔬菜在市場也便宜,但超市若有特價會更便宜。而在超市買東西,省錢的撇步就是選擇該超市自製的產品。例如800g的土司,超市自製的0.28鎊,有牌子的1.5鎊(100元)都有可能,19元和100元的東西,借問你要選哪個?當然也許有人會計較土司的口感不一樣…
其實若真的只買我上面提到的食物,一個月也可以花不到20鎊…(多出來的那些花費都是我饞嘴買甜甜圈或巧克力生出來的…Orz||||)
寫得太有趣了, 這是你的英國留學買菜省錢攻略呢!
ReplyDelete我先將您這篇好文網摘到留學生論壇上, 讓大家一起欣賞
網摘網址為 http://www.oolongbbs.com/index.php?module=bbs&action=viewtopic&id=1880
謝謝通知!真不好意思f^^…老實說我覺得這篇寫得亂沒邏輯的(因為想到什麼就寫),不過能提供給其他留學生參考也是不錯啦~
ReplyDelete我是在美國留學的學生
ReplyDelete我剛到美國的前三個月買菜也是超省的
後來, 我想還是不要太虧待自己好了
你能那麼堅持下去實在是太有毅力了!
呵,我是相反啦!
ReplyDelete因為剛來的時候買東買西花太多錢
加上放假時去外面玩又失血
所以才覺得該省一點
而且現在英鎊漲得太恐怖
我想多留一點錢回台灣啊^^